4月初,邹红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2025年全国职工国家安全教育宣讲比赛。在这次比赛中,邹红用她坚定而温暖的声音,给大家讲述了自己从事反诈工作以来,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被误解的劝阻,那些争分夺秒的紧急时刻,那些成功挽回的千万损失,都在她的讲述中,被具象化了。
邹红,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反诈中心民警,2018年起开始从事反诈工作。7年来,邹红在反诈工作中取得了让人骄傲的成绩,先后荣获嘉奖四次,三等功三次。2024年,她还上榜了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组织开展的第四届“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
戏曲学院毕业生的警营转身
2001年,邹红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毕业。2006年,邹红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加入公安队伍。
全国职工国家安全教育宣讲比赛中讲述反诈故事的邹红
最初,邹红被分配在预审部门工作。从鲜花掌声到和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邹红适应得很快。她白天跟着老预审员,学习他们怎么提问,晚上还要继续学习各种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很快,邹红就迎来了第一次做主预审员的机会,她运用之前学到的技巧和方法,“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战斗”。
也不是没有遇到“硬茬”,但邹红从来不放弃,一天不行就两天,两天不行就三天。
2014年,一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从国外押解回国。邹红也参与了其中的预审工作。一开始的提审并不顺利,犯罪嫌疑人们像商量好了一样,坚称自己是去旅游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一连两天毫无收获,邹红也着急,但她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第三天,邹红又一次提审了那名犯罪嫌疑人,这次他不仅交代了自己的问题,还检举揭发了其他人的问题。等到第四天,这名犯罪嫌疑人甚至“教”邹红,他们有什么样的的话术流程以及“一二三线”的同伙各自承担的任务,可以从哪个方面“突破”其他犯罪嫌疑人。
邹红顺利完成了任务,但这次的提审,也让邹红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诈已逐步呈现出高发态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如何才能引起大家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视呢?这成为了萦绕在邹红心头的“大”问题。
“那时候就是有案,再去追。这等于跟着骗子跑,想‘追钱’很难。”2017年10月,邹红被调到刑侦支队,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电诈案件,那时候她就想,能不能提前预防——通过反诈宣传向公众普及各类诈骗手段和特点,让人们能够迅速识别并远离诈骗陷阱呢?
显然,答案是“可以”!
2018年5月,邹红前往刑侦总队培训。同年9月,海淀分局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成立,邹红正式投身反诈一线,自此与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争分夺秒挽回群众损失
反诈中心成立初期,邹红带领着仅有的10名辅警,肩负起全区电信网络诈骗的预警劝阻工作、资金查询以及跨区域协作等重任,“现在想想,当时的反诈工作,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每一次与诈骗分子的交锋,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邹红深知,在反诈一线,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她和同事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需要争分夺秒从骗子手中夺回群众的血汗钱。
邹红向民众普及反诈知识
让邹红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春节前夕的一个周末,她接到值班员的电话,说此前一位被诈骗分子盯上却不接警方电话的事主找到了,“是事主爱人提供的线索,说事主带着女儿去了附近的银行。”邹红说,事主爱人还发现家里的房产证和银行卡都不见了。
挂了电话,邹红立即赶往银行。到了银行,她才知道事主正在办理U盾,“只有大额转账,才需要办理U盾,所幸我到得还算及时。”然而,事主对她的到来,反应非常激烈,还声称要投诉她。
在此情形之下,劝阻工作完全无法展开,邹红考虑了一下,决定先和事主女儿聊聊,“你母亲接到的是诈骗电话,对方说是公安局的,还说是绝密案件。你想想看,什么绝密案件能通过手机进行审理?”事主女儿反驳:“我们下载安全软件不就可以了?”
“安全软件?骗子给你的?这就是木马病毒,植入这款软件会导致你的手机被对方远程控制,手机和绑定的银行卡就都不安全了。”听邹红这么说,事主的女儿犹豫了,邹红接着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母亲的手机还收到‘通缉令’了吧?”
事主女儿很惊讶,“你怎么知道?”
“公安机关的法律文书怎么可能通过互联网传送,这就是假的呀!”听到这里,事主女儿神情紧张地冲到母亲身边,夺过手机,“邹警官,您说得全对!”
邹红接过手机,发现事主还与骗子保持通话,她表明了身份,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当她再次拨打过去的时候,手机已经被拉黑了。事主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她后怕极了,抱着装有银行卡和房产证的背包,一个劲地感谢邹红。
揣摩心理 洞察骗局陷阱
并非所有劝阻都被理解。一次邹红深夜致电事主,对方怒吼:“你们才是骗子!”随即挂断电话。这是邹红和同事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她总结出了一套“共情话术”,其中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先倾听事主叙述,再查找所述漏洞,从而用专业术语拆解骗局,最后以“家人式关怀”巩固信任。
邹红在线下进行反诈宣传工作
2024年9月,邹红发现一起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报案异常。她决定约见事主询问被骗过程,询问过程中,邹红从对方支吾的回应中察觉端倪。经过反复沟通,事主终于承认他在配合“外地警方”调查,并且“不得泄密”。经过邹红对该诈骗手段的讲解和耐心劝阻,成功避免事主350万元损失。
邹红说,诈骗分子常将事主电话转接至同伙手机,邹红就曾遇到多次事主电话被呼叫转移,骗子伪装事主接听96110电话,险些错失劝阻的黄金时机。这绝对考验劝阻员的专业实力和判断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反诈工作,邹红想了一切可能想到的办法。作为曾经的京剧演员,邹红的戏曲背景成为她反诈工作的独特优势。她善于揣摩人物心理,这在劝阻受骗群众时尤为关键,“骗子在演戏,我们也要‘入戏’。”
2019年“双十一”期间,诈骗分子冒充客服实施购物退款诈骗。邹红深入研究骗术,甚至模拟骗子与受害者的对话,编写成剧本,让团队成员演练。她还将京剧《红灯记》的经典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改编成反诈宣传词:“诸位您听我说,如今诈骗真可恨,丧尽天良坑害人。说什么,公检法电话远程办案,奉劝您千万别当真……”
这段朗朗上口的唱腔,在北大“百团招新”活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此带动下,甚至有学生将手机锁屏密码设为反诈专号“96110”。
邹红走进校园进行反诈宣传
这是邹红没有想到的,但这同时也给了她极大的鼓励。这些年,邹红和战友们日夜轮流值守在96110专线前,连续作战,以“守”代“攻”,共处置疑似电信网络诈骗预警线索800余万次,避免人民群众经济损失40余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付出,是对百姓财产安全的执着守护。
“天下无诈”的梦想照进现实
从事反诈工作以来,邹红每天都很忙碌。因为她知道,反诈劝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按照她的说法,她每天不是在劝阻,就是在去劝阻的路上。“头戴耳麦,紧盯电脑屏幕,不断拨打电话,与受害者沟通”,这只是邹红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她还需要经常赶往各处的派出所、兄弟单位等,进行反诈支援和指导。
邹红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管多晚,都能接通,“打过来的如果是受害者,我就得安慰他,帮助他;如果打电话的是值班员,我马上就会进入‘战斗’状态。”
邹红担任队长的海淀巾帼反诈先锋队走进社区、高校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2023年4月,海淀区妇联联合公安分局成立“海淀巾帼反诈先锋队”,邹红担任队长。 这支队伍打破传统反诈宣传的单兵作战模式,走进社区、高校、企业,用女性特有的温情传递反诈知识:他们与社区、学校建立协同机制,遇顽固事主时多方接力劝阻;他们通过真实案例宣讲,破除“我不会被骗”的侥幸心理;他们创作的小品《天上掉馅饼》,用幽默形式揭露刷单、投资骗局,被社区居民赞为“比儿女唠叨更管用”。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邹红努力学习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知识,从科普短视频到视频直播,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反诈知识传递给大众。海淀公安抖音、快手、视频号发布了许多邹红出镜揭秘新型诈骗手段的视频,这些视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演示,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各种诈骗套路和防范方法,深受网友们的喜爱和好评。
如今,巾帼反诈先锋队已经从成立之初仅有分局20余名民警参与,发展到如今已有60余名民警、辅警和30余名社会力量参加。队员们来自不同警种、不同行业,性格各异,但都怀揣着为反诈工作贡献力量的初心,在邹红的带领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诈力量。
从戏曲舞台到反诈战场,邹红用18年从警生涯诠释了“人民警察”的深刻内涵。邹红和战友们从未停止过“战斗”,一场场“钱袋子”保卫战,一名名被劝阻的受害者,一笔笔被拦截的存款卖房款……在邹红心里,那句“天下无诈”的誓言,正随着每一次电话接通、每一场社区宣讲、每一份创新策划,一步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