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的实践表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一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必须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详情>>...
纠纷一起,律师代理,法官审理,这成了人们对司法机制解决纠纷的刻板印象。据《法制日报》报道,苏州姑苏区法院探索起了律师中立评估机制,聘请了43名律师作为“中立评估员”,在案件立案之前,首先由律师居中调解,对案件双方做“评估调解”。评估后,双方愿意接受调解的,则出具调解书。 详情>>...
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叶仁荪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后,2018年11月12日,江西省检察院将“一号检察建议”及该省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抄报该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教育厅,并提出三方面工作建议。之后,又将“一号检察建议”转发给各市级检察院,要求遵照执行。 详情>>...
70年只是人类历史长河奔涌的一瞬间,但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一跃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使7亿多人脱贫,创造了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形成了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进入了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创造这个奇迹的?通过与国际政党特点的比较,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详情>>...
一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 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体”话语和命题,具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这些命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全新视域。这里试对这一“共同体”命题加以分析阐释,以期能够加深对其重大意义的理解。 详情>>...
内容提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任务在于阐明人类社会存在的历史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富有前导性的哲学理念和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在实践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彰显出立足实践、指导实践的鲜明特征。 详情>>...
某日开庭前,法警例行安保检查并询问某当事人姓名、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谁知该名当事人很生气地质问:我是原告还需要证明吗? 详情>>...
人情中国古代司法强调情理法的统一,司法判决要求顺人情,循天理,遵法度。中国古代的法官在裁判案件时,往往将情理蕴涵于法律之中。当严格适用法律可能导致不公正的判决结果时,法官就会考量情理的因素,以求裁判结果实现情理法的统一。我国著名法史学家张晋藩教授指出:“法合人情则兴,法逆人情则竭。情入于法,使法与伦理相结合,易于为人所接受;法顺人情,冲淡了法的僵硬与冷酷的外貌,更易于推行。” 详情>>...
根据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规定,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属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本期“实务·案例”结合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销售假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案,再现办案过程,并邀请实务界人士进行点评,以彰显检察机关如何准确适用公益诉讼制度,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更好地维护公众用药安全,敬请关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