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基层风采

不止“平原枪声”!这支义警队正用行动护平安
发布日期:2025-09-09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近日,枣强县“平原枪声——枣强抗日战争印记馆”内人流如织,肃穆的展厅里,秩序井然。跟随讲解员的讲解,听众不时驻足凝视展品、史料,相互交流感悟。

图片

印记馆位于枣强县肖张镇,作为曾经冀南平原抗日斗争的重要区域,该镇是红色经典、抗日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平原枪声》故事的发生地。馆内通过图片、实物、史料及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枣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是该县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人群中,有一群听众格外特殊——他们身着统一的藏蓝色执勤服,臂膀上“义警”的徽标熠熠生辉。他们,是枣强县公安局肖张派出所指导组建的“平原枪声先锋义警队”队员。

去年以来,枣强县公安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义警队伍建设作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全县12个派出所,组建了12支以地域特色及先进文化理念命名的义警队伍,同时吸纳14个社团组织及2个企业入驻义警服务发展中心,为新时代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回望:烽火岁月铸就精神力量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大举南侵。面对日军的疯狂“扫荡”,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冀南。1939年3月8日,日伪军千余人侵占枣强县城,继而在县内的较大集镇和交通要道处,强拉民夫,硬拆民房,先后修据点、建炮楼30余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枣强这片土地上与广大人民血肉相连、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共御敌寇,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在抗击日伪军的一系列战斗中,尤其以七打肖张据点最为传奇,从最初的反复拉锯到1945年的决战决胜,这一系列战斗几乎贯穿了整个枣强抗战时期。而这段历史,也被写进了《平原枪声》小说里。”印记馆讲解员马恒璇动情讲述,小说作者李晓明作为游击战主要指挥员参加了肖张镇的历次战斗,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智取肖张镇据点和肖张镇歼灭战。

图片

“平原枪声”枣强抗日战争印记馆内景

1941年12月,日军占据肖张教堂设立据点,驻有86名装备精良的伪军,戒备森严。1944年春,县大队趁夜间涉水越墙去肖张镇据点侦察,摸清了敌人的活动规律和防御漏洞,后决定利用据点外废弃房屋设伏。同年7月,县大队采用声东击西策略,先在流常据点方向制造假象诱敌固守,再于凌晨潜入设伏点。拂晓时趁伪军开门之机,28名战士突入据点,经激战俘获全部守军,缴枪64支,我军无伤亡。

1945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4月,日军因供应断绝频频外出抢粮。一日清晨,趁日军据点兵力空虚,县大队与驰援而来队伍合围歼敌,取得枣强县对日伪最后一次大歼灭战胜利,被誉为“黎明前的一曲凯歌”。同年6月25日,日伪军溃败,全县解放。

图片

肖张镇公路旁的“平原枪声”标志牌

一次次战斗,一个个英勇事迹,展现了抗日军民的智慧和勇气,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基因,成为肖张镇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引领:红色血脉催生义警队伍

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肖张派出所深入挖掘当地深厚的红色资源,决定组建一支具有鲜明抗战特色的“平原枪声先锋义警队”。作为全县的特色义警队伍之一,他们充分借鉴抗战时期“军民联防、群防群治”的宝贵经验,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动员辖区内热心党员群众、退伍军人、社区骨干等加入义警队伍。

“看到义警招募信息,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热心公益事业的陈秋令,内心有着沉甸甸的家园责任感。“以前我就是社会公益组织成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帮到大家,我感觉既充实又有意义。加入这支发扬传承抗战精神的义警队伍,我深感光荣,更有种难以言喻的使命感。”他说,作为义警队员,要传承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那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信念,并将其转化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

2024年12月,“平原枪声先锋义警队”正式组建成立,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日常巡逻、防范宣传、矛盾调解、应急协助等工作。陈秋令担任义警队队长。

今年1月的一天,在肖张镇迎宾街上,陈秋令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脸颊流血且无法动弹。他立即通知附近的队员前来支援并报警,后肖张派出所值班民辅警火速抵达现场处置,同步联系120急救,老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遇到紧急情况,不能总这样干着急、干瞪眼!”陈秋令说。为了更好地提供救助和服务,不久前,他考取了国家应急救援证书,系统掌握了各种专业应急救援技能。在他的带领下,“平原枪声先锋义警队”获得了群众由衷的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群众主动申请加入队伍中来。

一传十,十传百……义警队组建8个月以来,成员已达120人。这支队伍不仅是治安巡防的力量,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

枣强县公安局定期组织义警队员开展党建活动,多次前往“平原枪声——枣强抗日战争印记馆”、焦裕禄精神展室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让义警队员在工作中体悟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奉献与协作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警民鱼水情的生动实践,为平安建设注入澎湃的“红色动力”。

“当年,我们的先辈拿起枪,守护的是国家的‘大家’;如今,义警队员们穿上队服、戴上袖标,守护的是社区的‘小家’。‘守护’的责任感是一脉相承的。”肖张派出所所长贾晓光说。

传承:躬身力行诠释责任担当

“这儿摆摊的这么多,怎么偏偏让我挪?你们就是看我们不顺眼!”

“大爷,您消消气,咱这摊子确实摆到路中间了,三轮车都过不去……咱往边上挪半米,买卖照做还不堵路,行不?”

今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七,在肖张镇大集的街道上,商贩占道摆摊现象严重,过往车辆通行受阻,交通瘫痪。在集市巡逻的民辅警和义警队员们随之忙碌起来,对商贩们进行教育劝导。

这工作可是个“老大难”,义警队队员李博对此感受颇深,“我们上前劝导,经常是好话说尽,换来的却是冷眼和埋怨。”

图片

肖张派出所所长带领义警队员到辖区老人家走访慰问

“老一辈当年打鬼子,面对那么复杂的局面,靠的是团结一心。”李博用抗战精神给摊贩们打比方:“咱们这条街就是一个大家庭,把整条街的环境秩序做好,道路通畅了,来集市的人不就更多了,岂不是大家都受益?”这么一摆道理,老百姓们都信服。

今年6月,“三夏”大忙时节,肖张镇广袤的麦野上收割机械轰鸣不息。

一连几日,陈秋令和队员刘功等跟随肖张派出所民辅警一同走进麦田,展开了密集的田间巡护与安全宣传,为老百姓丰收筑起最安心的围栏。

“师傅累了吧?安全驾驶可马虎不得!”“大家千万不要在麦田吸烟,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面积火灾……”暖心的嘱咐既是提醒更是慰问。他们深知,细致排查与预警,是防范危险最有效的手段。

肖张镇的老人曾描述当年烽火岁月:“麦田与青纱帐一样,常是战斗和掩护的地方。”如今,抗日硝烟早已散去,为民情怀依然在田间延续流淌。

岁月长河,“平原枪声”从未远去,英雄精神永留人间。枣强公安持续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在平安建设的征程上勇毅前行,用忠诚与担当续写着新时代平安华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