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基层风采

《湘西牧歌》——田园诗意的写生小记
发布日期:2025-09-01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彭鹤年/文
 
      写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活动,尤其是湘西,这片被大自然格外眷顾的土地,宛如世外桃源般静谧美好。这里,山水与人文交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写生者梦寐以求的绘画天堂。这里,是灵感的源泉地、是疗愈身心的磁力场、是内啡肽释放的催化剂。到这里写生能快速获得冥想的密码,激发我们用色彩、线条、情感去奏响一曲曲动人的田园牧歌。
图片
 
 
 
 
 
 
 
图片
       踏入湘西,仿佛置身于一幅田园画卷之中。青山连绵起伏,绿意盎然,云蒸霞蔚,像巨龙蜿蜒守护着这片土地;碧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似玉带穿梭于山谷之间。古老的村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吊脚楼依山而建,补色关系颇为醒目。那木质结构的雕花门窗,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湘西土苗人民的智慧。在这里写生,每一笔都蘸满了自然的灵气。画家们用满含深情的线条、充满旋律的笔触描绘着山水的轮廓,用色彩诠释着田园的诗意。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青山绿水间,薄雾缭绕,如梦如幻,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挥洒出的杰作。画纸上,青山绿水与古朴村落相映成趣,猛洞河的沿岸古木参天、飞瀑流泉与溶洞景观交织,佳木葱茏和十里绝壁的幽深构成了一幅幅宁静而美丽的生活画卷,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惬意与祥和。然而,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上写生,并非一帆风顺。实际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身体的考验,以及与灵感博弈的挑战。
 
图片
图片
      清晨出发时,阳光温和,山间雾气未散,是写生的绝佳时机。但湘西的天气如同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阵山风吹过,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飘来乌云,细雨淅淅沥沥落下,打湿了画纸和颜料。画家们不得不速用防水布遮挡画具,或是冒雨继续作画,在湿润的水彩本上颜料在雨水中晕染出别样的朦胧感。有时,为了捕捉转瞬即逝的光影,必须顶着烈日攀登山坡,寻找最佳视角。崎岖的山路、湿滑的青苔,每一步皆小心翼翼。汗水浸透衣衫,颜料沾满双手,但眼前的景色却让人惊喜——夕阳将吊脚楼染成金色,溪水在余晖中泛起粼粼波光,这样的画面能忘却疲惫,哪怕再累也值得。
 
图片
图片
     湘西的山水灵动多变,云雾的流动、光影的交错、溪水的声响,时刻考验着画者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有时,眼前的景象过于丰富,不知如何取舍;有时,想表现村落的古朴,却难以平衡色彩与构图的和谐。更棘手的是,当写生进行时,村民赶着牛群穿过画面突然间“动”起来,惊飞了栖息的鸟儿;老船夫划船驶过,打碎了原本宁静的水面倒影。这些意外让画家们不得不调整思路,将动态的元素融入作品,使画面更具生命力。于是,笔触不再追求工整,而是跟随自然的节奏肆意挥洒,在“失控”中觅得“天机”的神遇。
     早上8:30在牛郎寨举行完“壮丽山河.我画永顺”第37届全国水彩公益性写生研学活动后。我们写生团队一行人便带着画具来到搓球村,正准备写生时,一位彭姓老大吆喝我进凉棚里歇一会。我欲转身,听说她说出“三个莫奈何”一下子吸引了我,虽心不在焉,但立马兴奋起来。如是,放下画笔,安心与她唠起了家常,其用浓厚的湘西方言说:“为官不仁莫奈何、天公不顺莫奈何、父母无为莫奈何”。尔后,经旁人介绍,悉知她是方圆百里的山歌大王。老大娘除了会唱山歌,还能自编词曲。若能找到对唱的歌手,她会毫不吝啬的使出看家本领。可惜,有任务在身,不然,我真想和她对唱山歌,让自己的歌声在田野中锤炼一下。

图片
图片
     沿着搓球村的田埂前行,村口的景色让人抓狂,欲支起画架开干。但一部农用车遮挡了视线,我起身去推车时,热情的村民立马聚过来帮忙,一下子问题解决了。有一次,我在凤凰古城的沱江边写生,一位身着靛蓝苗服的老人驻足良久。他指着画布上的吊脚楼,用生硬的普通话问我:“这房子能画得和我们住的一样漂亮吗?”我笑着点头,他便从竹篓里掏出一把山茶花,说是要“给画添点颜色”。我接过花,将几朵山茶花插在画架旁,老人竟开心地哼起了苗歌。那歌声带着山野的粗犷与纯净,让我不由自主地将旋律的节奏融入笔触,画中的沱江水仿佛也随之欢腾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正描绘着清晨的苗寨炊烟,一位背着竹篓的老妇人走来,篓里装满了新采的野生猕猴桃和草药。她好奇地凑近,用苗语喃喃自语,虽听不懂,但从她的笑容里读出了善意。我递给她一张刚画好的速写——画中正是她背着竹篓走过田埂的模样。老妇人惊讶地接过,双手颤抖着抚平纸角,然后从篓里抓了几个猕猴桃塞给我,用土家语说:“送给画猕猴桃的人。”那一刻,炙热的山风如春风拂面,猕猴桃的清香与老人的皱纹里的故事,都成了作品中最珍贵的色彩。

 
图片
图片
    牛郎寨的云彩特别靓丽,既有华尔兹的激情舞姿,又有如歌的行板呼啸而去。且这里的每一座山峰特别突兀,与其它地方的山型迥异,特别是霞光万道变化莫测,还有不讲道理的云彩演绎。所以直觉告诉我,用画笔跟不上蒙太奇的云彩节奏。赶紧用手机拍吧,否则,下一秒我要抓胸了.......
     集市中的写生更是充满挑战与惊喜。一次在芙蓉镇的早市,我正专注描绘一位老银匠捶打银饰的场景。他布满老茧的手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锤子落下的节奏铿锵有力。忽然,他停下手中的活计,指着我的画问:“我这把老骨头,画得像不像在讲故事?”我连忙点头,他竟邀我坐在他身旁,讲述起祖辈传下的银匠手艺。他说,每锤一下,都是对山神和祖先的敬意。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在后续的创作中,我特意在银饰的纹样中加入了山峦与流水的元素,仿佛将整片湘西的魂魄都熔铸进了画面。

图片
图片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将湘西的田园牧歌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未受现代文明浸润的湘西世界,山水清雅,风俗古老,人们淳朴善良,人性优美。翠翠的爱情故事,虽然带着淡淡的忧伤,却让人感受到了湘西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纯。这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和写生者。他们来到这里,希望能从这片土地上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灵魂的作品。在阔别芙蓉镇近四十年的写生之旅中,再一次感受土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耐心倾听他们的故事,将这些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户外写生是激发灵感修养身心的活动,生活中有诸多修身方式。譬如:打坐、读经,写作、阅读、品茗,瑜伽、长跑、游泳,唱歌、跳舞、钓鱼、自驾游等皆有益于身体。但写生更有味道和维度,特别有引人入胜的天使心和对生命美学的终极追问,增强了风景写生的探索性与挑战性维度。写生不仅需要充沛的体能,还需有良好的心态和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能量。并且,写生是身、心、灵细致的综合性考量。如果精神与身体患得患失,过程将会大打折扣,画个两三天就吃不消,或者全身隐退。相反,若做了体能储备,连续画十天半个月都不累,甚至越画越有劲,越画越出效果。这是何因呢?是大自然在赋能,热爱的维度在高能中升华。当你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后,能入无人之境,之后,你就上了一个台阶,之后方入玄妙之境,这才是在绘画过程修炼所寻求到的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
图片
图片
     写生是疗愈身心的积极活动,是摆脱多巴胺挑战内啡肽的成就方式。内啡肽的快乐,是付出后的自然馈赠。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应该是: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两者的区别在于:多巴胺是一种即时满足,这种爽快感是较易得到的,玩荣耀、刷抖音、追个剧,大脑立马就会分泌多巴胺;而内啡肽是一种延迟满足,它的分泌是吝啬的,一般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获得。人的天性禀赋有些差距,但这种差距并非很大,而最终取得的成就、到达的人生高度却相去甚远。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境遇、运气等外界因素外,最重要的是,有些人走在了追逐多巴胺的路上,有些人走在了追逐内啡肽的途中。选择不同,最终到达的终点也就注定不同。
   写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一次亲临湘西写生的所感所悟,是内啡肽的释放,是对身体努力的肯定。虽然过程有一点苦,但在大自然中牧歌,让人有一种特别的充实感。写生者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在山水间寻找灵感,在人文中汲取力量。每一次的写生,都是一次身心灵的深度对话,是一次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之情的表达。水彩写生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湘西这片土地的赞美和热爱。

 
图片
 
图片
     尽管挑战重重,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湘西的写生之旅愈发珍贵。雨中的坚持,让画作多了几分湿润的诗意;攀爬的艰辛,让视角更具张力;与村民的互动,让作品注入了人文的温度。记得那次在酉水河畔写生,突遇暴雨,我慌忙收拾画具时,一位船夫撑着木船靠近,用蓑衣罩住我的画架,自己却淋在雨中。这份淳朴的善举,让我在后续的创作中,总会在画面里添上一艘木船和蓑衣人的剪影,那是湘西人刻在骨子里的侠义与温情。让我宛若置身于阿哥与幺妹对唱山歌的情境中。
 
图片图片
图片
    每一次克服困难后的转身,都像是与这片土地达成了一次默契的共鸣。写生者们在水彩纸上留下的,不仅是湘西的风景,更是自己与自然、与人文、与艺术较量的印记。用心灵感受这里的牧歌情怀,用画笔丈量出烟火气息,绘出这里的田园诗意。让湘西的写生牧歌,在世界艺术的长河中奏响更加悠扬的旋律,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更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沉浸在这田园牧歌的美好生命之中,久久难以忘怀。愿湘西的写生牧歌,永远传承下去,在水色交融中成为艺术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2025.8.18日于岳阳南湖之滨)

 
 
图片
 
彭鹤年
1964年湘冮河边生,洞庭湖畔长。分别毕业于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和湖南理工学院美术系,1998年毕业于华南师大美术研究所油画研究生班。系湖南理工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泰国格乐大学特聘教授,水彩画家。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及出版有《美术教育实习课程论》、《彭鹤年画集》、《艺无止境一一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彭鹤年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