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牧歌》——田园诗意的写生小记
彭鹤年/文
写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活动,尤其是湘西,这片被大自然格外眷顾的土地,宛如世外桃源般静谧美好。这里,山水与人文交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是写生者梦寐以求的绘画天堂。这里,是灵感的源泉地、是疗愈身心的磁力场、是内啡肽释放的催化剂。到这里写生能快速获得冥想的密码,激发我们用色彩、线条、情感去奏响一曲曲动人的田园牧歌。





早上8:30在牛郎寨举行完“壮丽山河.我画永顺”第37届全国水彩公益性写生研学活动后。我们写生团队一行人便带着画具来到搓球村,正准备写生时,一位彭姓老大娘吆喝我进凉棚里歇一会。我欲转身,听说她说出“三个莫奈何”一下子吸引了我,虽心不在焉,但立马兴奋起来。如是,放下画笔,安心与她唠起了家常,其用浓厚的湘西方言说:“为官不仁莫奈何、天公不顺莫奈何、父母无为莫奈何”。尔后,经旁人介绍,悉知她是方圆百里的山歌大王。老大娘除了会唱山歌,还能自编词曲。若能找到对唱的歌手,她会毫不吝啬的使出看家本领。可惜,有任务在身,不然,我真想和她对唱山歌,让自己的歌声在田野中锤炼一下。


还有一次,我正描绘着清晨的苗寨炊烟,一位背着竹篓的老妇人走来,篓里装满了新采的野生猕猴桃和草药。她好奇地凑近,用苗语喃喃自语,虽听不懂,但从她的笑容里读出了善意。我递给她一张刚画好的速写——画中正是她背着竹篓走过田埂的模样。老妇人惊讶地接过,双手颤抖着抚平纸角,然后从篓里抓了几个猕猴桃塞给我,用土家语说:“送给画猕猴桃的人。”那一刻,炙热的山风如春风拂面,猕猴桃的清香与老人的皱纹里的故事,都成了作品中最珍贵的色彩。


集市中的写生更是充满挑战与惊喜。一次在芙蓉镇的早市,我正专注描绘一位老银匠捶打银饰的场景。他布满老茧的手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锤子落下的节奏铿锵有力。忽然,他停下手中的活计,指着我的画问:“我这把老骨头,画得像不像在讲故事?”我连忙点头,他竟邀我坐在他身旁,讲述起祖辈传下的银匠手艺。他说,每锤一下,都是对山神和祖先的敬意。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在后续的创作中,我特意在银饰的纹样中加入了山峦与流水的元素,仿佛将整片湘西的魂魄都熔铸进了画面。


户外写生是激发灵感修养身心的活动,生活中有诸多修身方式。譬如:打坐、读经,写作、阅读、品茗,瑜伽、长跑、游泳,唱歌、跳舞、钓鱼、自驾游等皆有益于身体。但写生更有味道和维度,特别有引人入胜的天使心和对生命美学的终极追问,增强了风景写生的探索性与挑战性维度。写生不仅需要充沛的体能,还需有良好的心态和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能量。并且,写生是身、心、灵细致的综合性考量。如果精神与身体患得患失,过程将会大打折扣,画个两三天就吃不消,或者全身隐退。相反,若做了体能储备,连续画十天半个月都不累,甚至越画越有劲,越画越出效果。这是何因呢?是大自然在赋能,热爱的维度在高能中升华。当你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后,能入无人之境,之后,你就上了一个台阶,之后方入玄妙之境,这才是在绘画过程修炼所寻求到的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


写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一次亲临湘西写生的所感所悟,是内啡肽的释放,是对身体努力的肯定。虽然过程有一点苦,但在大自然中牧歌,让人有一种特别的充实感。写生者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在山水间寻找灵感,在人文中汲取力量。每一次的写生,都是一次身心灵的深度对话,是一次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之情的表达。水彩写生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湘西这片土地的赞美和热爱。





(2025.8.18日于岳阳南湖之滨)

责任编辑:
- 上一条:八十年守护 只为万家灯火
- 下一条:中国政法文化网在衡阳推荐《探路》《沙河水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