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象兵,官象官,个个一样棒!”人们这样评价“英雄侦察连”。他们成功的奥妙何在?连队的同志回答得很简练:训练,是塑造合格军人之本。
1在侦察连人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要在战场上过得硬,就得进行艰苦的磨练。有几种训练,侦察连是常抓不懈的。
——野战生存训练。每人带3天干粮,一壶水,全连开进荒无人烟的大山中训练半个月,奔袭、攀登、巡逻、潜伏……白天,饿了,不准做饭,渴了,不准烧开水,靠采野果充饥,嚼芭蕉根、吮露珠解渴;晚上,睡觉不准搭帐篷,遇上瓢泼大雨,只能光着身叠人堆,依靠体温互相取暖。全连在日晒雨淋、风餐露宿、蚊虫叮咬中训练耐饥、耐渴、耐寒、耐累能力,象这样的训练,每年都要进行两次以上。
——体能训练。早晨,坚持越野5—10公里,全副武装跋山涉水,专拣无路的山走。晚上,一口气投弹30枚,做俯卧撑100个,蹲马步双手推砖1000次。有时一天连续多次奔袭,穿田埂,钻丛林,爬悬崖。在超强度中苦练强健的体魄。
——心理素质训练。夜间,摸坟找点,单兵穿行,按图行进,按方位角找点,在荒野坟地过夜,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中培养勇敢无畏精神。艰苦地训练使侦察连的战士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边防线上。连队连续两年零8个月驻扎在边境一线执勤,在住无营房,栖身洞穴,露宿草丛,忍饥挨渴,极度劳累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严格训练并不是一首抒情的律诗,其“韵律”常有拗口时。训练场上出事了:战士张和平攀登训练时,从10米高的攀登墙上摔下来,断了两根骨头,住进医院。战士刘顺和腰部部严重扭伤,卧床3天不起。非议、责备、批评、通报,一古脑儿涌向侦察连。个别干部有点沉不住气,担心会挨处分。党支部开了整整两天会,思想渐趋统一:训练出了事故,应当找教训、作检讨,但决不能因此而放松要求。
检讨报告送上去了,更加完善的安全措施制订出来了,严格的训练照常进行:
练格斗,从沙地转到石板上,真拳实脚,拳拳脚脚打到位,一天训练下来,人人打得鼻青眼肿。练倒功,从操场转到凹凸不平的山地,前倒、后倒、侧倒,该怎么摔就怎么摔,不容马虎。人人摔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练拳、练掌,从列队徒手练动作,转到分散打模拟敌人。全连官兵身上,没有一个不带伤疤,有的吃饭拿不住筷,有的走路拐着腿,晚上睡觉浑身酸痛难眠。就这样,侦察连仍在加大训练难度。夜间静肃行进训练,要求全连行军几十米内听不到响声,逼着大家想办法。夜间排雷训练,伸手不见五指,却要限制排雷时间,干部战士乐于难为自己,他们深知,只有平时训练难不倒,才能在战场逞英豪。
3侦察连干部战士不会忘记,连队组建9年多,执行侦察作战任务多达51次,但只有一个人负过伤。靠的是什么?侦察连的同志说:靠的是精练。在精练中,他们有不少道道。
练协同。根据作战任务,大胆改革侦察战术训练,选择与战区相似的地形,组织战士反复进行沙盘推演和实兵实弹的模拟演练。他们总结出“协同六明”:任务明、敌情明、地形明、路线明、打法明、协同动作明。每次临战训练,都进行协同研练,并进行带见习性的小演习,提高全连战士的整体作战意识和协同作战本领。
练绝技。干部战士掌握了侦察兵的本门功夫后,走出军营,向社会武术界、体育界、公安、武警部队等拜师学艺,主动找地方武林高手和专业摔跤队比武,吸取民间武术精华,广采博收,把各流派武才融进侦察兵的拳术训练中,苦练“一招制敌”的绝技。
(原文刊在解放军报1989年1月24日二版)

李牛胜,男,湖南省宁远县仁和镇社旺村人,1960年12月岀生,1983年3月入党,大学文化,1980年入伍,2000年在广州军区汽车技工训练大队学员一中队教导员岗位转业至中共衡阳市委政法委,2020年在中共衡阳市委政法委二级调研员退休。1984年因参加对越炮火还击作战火线报道战功卓著荣立三等战功一次,并被破格提干。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等中央和地方报训电台发表稿件3千余篇,与人合作《采访释疑88》一书,曾10余次被广州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
一审:罗 惠
二审:李文军
三审:唐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