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基层风采

牛哥闲聊局:她把爱情献给边防——记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十佳新闻人物之一黄华临的婚礼
发布日期:2025-08-08 | | 责任编辑:吴建友 字号: A+ A- A
值此建军98周年之际,我这个被原广州军区战士报社誉为“战地土记者”之称的小老人,想把1980年入伍到广西边防前线军营至2000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积累创作的一些新闻作品奉献给我的老战友老首长老师老同学老同事老乡及亲戚朋友和兄弟姐妹们,取个小标题就叫“李牛胜军地新闻作品精选”,特奉献给大家,希望亲们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谢!当然,在这些作品中既有我自己独立完成撰写的稿子,也有我与师团广西军区广州军区以及新闻单位老首长老领导老战友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完成的稿子,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今年春节,著名的新闻人物黄华临和广西边防某团干部易炳强结婚了。 

没有七彩的灯,没有醉人的酒,没有高档的家俱,没有长龙般送亲的人群,也没有披红挂绿的迎亲车队……

傍晚,那坡县武装部门口,在一阵欢快的爆竹声中,新娘新郎笑盈盈地向各位来宾敬喜烟发喜糖,然后礼貌地让宾客进去。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来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先在武装部长奠昌金的招呼下,观看了挂在餐厅两侧的新娘——黄华临的事迹报道。当人们的目光触及那张边防民兵英雄代表与中央领导谈笑风生的照片时,当人们的目光凝视黄华临与排雷大王吕华朝在中南海主席办公的地方亲切交谈的照片时,谁不为这位壮族姑娘感到骄傲! 

黄华临是个了不起的姑娘。作为那坡县民兵通信连连长,她曾带领姐妹们参加大小战斗16次,用她那灵巧的手接收电报上万组无差错,为上级作战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曾10多次立功受奖。1986110日,我民兵特种分队执行战斗任务,黄华临奉命带领两名女民兵负责通联工作。一路上,她们身背40多斤的电台和枪弹,穿荆棘,越溪洞,翻山过岭来到一丛林里,两个姐妹因体力不支累得瘫倒了。黄华临这时因劳累过度,胃病发作了,可她不顾一切,忍着疼痛,一人开机工作,迅速与前指沟通了联系。这次战斗毙敌28名,伤敌两名。黄华临在极其危险艰苦的情况下,单独一人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荣立一次二等功。 

同年春节前,她从北京参加广西、云南前线民兵英模事迹报告会回来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青年写来的求爱信200多封。其中有个安徽的个体户青年愿带着他的万贯家财来边防扎根,与她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上海市一名大学生来信说:“来吧,上海会欢迎你这位胆识过人的女英雄的,到这里后,我要供你上大学……”面对众多的求爱信,黄华临说:“我的爱情属于热爱边防的热血青年。”于是,众多具备优越条件的求爱者纷纷“落选”了。只有他——驻那坡边防某部10连指导员(现团后勤处协理员)易炳强——一位忠心戍边的军人的求爱,赢得了黄华临的爱情。

录音机在为这对新人欢唱,简朴而热闹的婚礼在音乐声中欢快进行。主持人宣布由新娘讲恋爱经过。这时,一位宾客问满脸羞红的新娘:“小黄,你为什么爱上易炳强?”

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逼问”下,新娘“招供”了:“我生长在边防,我喜欢炳强的献身精神,他年近30岁了,好几次爱情受挫,可他没有动摇自己守边的决心,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工作,我就喜欢他这样的戍边人……”

最后节目是新郎新娘唱歌。来宾中有人点歌:“新郎来一段《走向打靶场》”。易炳强大概是对这首歌太熟悉的缘故,接口便唱了起来:“我擦好了三八枪,我……”这时,人们正嗞嗞发笑,新娘立刻意识到歌词意思有点“离谱”,便伸手使劲捏了新郎一把,歌声嘎然而止,人们笑得前仰后合。新郎品出宾客的用心后,脸红了。最后,还是新娘为夫君解围,她亮开嗓子唱起了:“多谢了,谢谢四方众宾客,今天没有好招待呀,只有山歌敬诸位……”

宾客们被新娘清纯的歌声给陶醉了。人们同时发现:这位身着深红色西装、略施粉黛的女英雄比往日更加妩媚、动人。

原文刊在科学文化报198937日)

李牛胜,男,湖南省宁远县仁和镇社旺村人,1960年12月岀生,1983年3月入党,大学文化,1980年入伍,2000年在广州军区汽车技工训练大队学员一中队教导员岗位转业至中共衡阳市委政法委,2020年在中共衡阳市委政法委二级调研员退休。1984年因参加对越炮火还击作战火线报道战功卓著荣立三等战功一次,并被破格提干。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等中央和地方报训电台发表稿件3千余篇,与人合作《采访释疑88》一书,曾10余次被广州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


一审:罗   惠
二审:李文军
三审:唐   宁


责任编辑:吴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