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基层风采

吴益军:来岳阳,邀您聆听巴陵戏四百年的梨园回响
发布日期:2025-04-25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大家好!我是市政协委员吴益军,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歌唱演员。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岳阳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岳阳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 巴陵戏。它与岳阳的文旅产业相互交融,共同绘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画卷,成为岳阳地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00:31

巴陵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悠悠近四百年岁月,它在岳阳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起初,它被称为“巴湘戏”,因艺人多来自巴陵、湘阴和临湘等地而得名;民间又被亲切地称其为“岳州班”。1953年,在田汉、梅兰芳等戏曲大师的提议下,正式定名为“巴陵戏”。它与岳阳楼、君山岛一同被胡耀邦先生赞誉为“岳阳三绝”。2006年,巴陵戏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这是对其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

巴陵戏的演唱风格别具一格,融合中州韵、湖广音和湘北方言,唱词韵味悠长,宛如历史的低语。其声腔以弹腔为主,兼唱昆腔和杂腔小调。在表演上,演员们十分注重 “内八功” 和 “外八功” 的修炼,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有讲究。表演既有生活的真实与质朴,让观众感受人间烟火,又能细腻刻画人物情感,带观众走进角色内心。

丰富多样的剧目是巴陵戏的一大特色。这些剧目大多取材于演义和话本,以历代政治、军事斗争为蓝本,演绎出金戈铁马的战场风云、权谋斗争的跌宕起伏。同时,也不乏贴近时代、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展现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巴陵戏拥有660多个传统剧目,近年来近50个常演剧目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这些剧目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岳阳历史文化的生动记录,从舞台语言到演出习俗,都承载着岳阳的历史记忆和民风民俗,是研究岳阳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在全国地方大戏剧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巴陵戏创作上演了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舞台艺术精品,如《九子鞭》《打差算粮》《何腾蛟》《审刺客》《血沃秦川》《胡马啸》《弃花翎》《今上岳阳楼》《远在江湖》《共饮一江水》等。其中多部作品被拍摄成戏曲电视片在全国播放,深受观众喜爱。巴陵戏也因此荣获了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天下第一团”等诸多荣誉。

巴陵戏是岳阳的文化瑰宝,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希望大家来到岳阳,走进巴陵戏的世界,感受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欣赏岳阳美丽风景的同时,领略这一古老戏曲的独特韵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