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宁夏

全区政法系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 争当基层治理现代化排头兵
发布日期:2020-09-03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与居民聊天,了解村情民意,是排查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之一。8月3日,灵武市公安局西郊派出所所长师学林深入辖区北苑小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本报通讯员 齐超 摄

宁夏法治报记者 马涛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就我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作出全面部署,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改善基层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要求全区政法系统统一思想认识,汇聚合力,聚焦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全区政法系统迅速行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奋进。

激活“神经末梢” 增强基层“免疫力”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后,全区政法系统面临新的考验——如何答好“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时代考题?

银川市委政法委举办首期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专题培训班,52名政法委员参加培训,健全完善矛盾联调、工作联动、治安联防、平安联创、问题联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市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任务。

灵武市郝家桥镇郝家桥村村民李科逢人就夸“移民村义警队”好:“加入义警队我一共积了90分,前两天用40分兑换了一提纸、三把挂面、一支牙膏。”自从灵武市公安局郝家桥派出所“移民村义警队”实行积分制和考勤制以来,村民经常能看见穿着统一、佩戴红袖标的巡逻队员活跃在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安全宣传等工作中,群众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的“爱心超市”、银川市金凤区五里水乡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管”、永宁县闽宁镇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EP量化管理工程、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一警五员”社区警务运行模式、银川市兴庆区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全区各地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创新出形式多样的基层治理样板。

全区政法系统摆脱扩编制、增人员的老路,把提升效能作为突破口,在丰富基层治理力量、深化多元纠纷调处解决机制上下狠功夫,积极助力法治社区建设。为推动“诉源治理”机制,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制定《关于健全非诉纠纷多元调处解决机制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

“‘无讼社区’的创建,加强了市域治理的法律保障,是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兴庆区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辛建国说:“通过法院与乡镇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联动,有效解决群众的‘闹心事’,实现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处置在小,从而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促进社会有序发展。”今年以来,全区稳步推进“无讼乡村(社区)”创建,持续推广“法官村官双助理”工作经验,加快推进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形成法院主导下的多元解纷机制,激活、带动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调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行业协会等各种纠纷解决资源,努力实现矛盾就地解决,切实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创新之手”叩开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大门

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道路上,全区各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聚焦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法治宁夏、平安宁夏建设,切实担负起服务保障新的职责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面对挑战,全区政法系统积极谋划创新社会治理,运用科技,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阿姨好,我为您代办老年证,您不用去市民大厅,只要在我的手机上登录这个平台,输入身份证信息,两三分钟就可搞定。”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朝阳街道办事处阳光社区网格员赵慧萍来到自己负责的羊齿小区2号楼,为朱玉珍老人办理老年证。依托大武口“互联网+网格”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软件系统,安装在网格员手机上的“社区E通”APP,它具有事件上报、入户走访、信息查询、拍照录音、定位上传等功能。大武口区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将人、地、事、物、情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破解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资源共享不畅等问题,探索出了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正逐步成为金凤区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了以“智慧金凤”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为核心,以覆盖金凤区的网格责任机制和各级综治中心为基础,以全方位快速响应队伍为力量,以“一网两端”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智慧金凤”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镇(街道)指挥分中心两级指挥体系对银川市12345热线、数字城管、矛盾排查网、明厨亮灶监控、油烟监控、道路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整合,构建集信息汇总、调度指挥、管理服务、监督考核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兼容、资源不共享、重复投资、多头执法等问题。

一把“哨子”巧解基层治理沉疴难症

只要一吹哨,相关部门来报到,集中“把脉会诊”,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全区各地许多社区都有自己的路子。

在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该镇党委书记丁爱华告诉记者,“我们以多元共治的治理理念,实施‘三社联动’项目,发挥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社区的作用,并着力打造‘红色物业’,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和治理服务能力。同时,将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形成‘社区吹哨、各部门报到’的互联互通机制。”据了解,利通区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分片包抓重点小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走边、入角、近群众”活动,大力推广“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模式,各乡镇、村(社区)形成了严防严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管控局面。

社区党委下设10个小区党支部,5个非公及社会组织党支部,目前直管党员488名……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三方联动、多元共治、群众参与,共同打造和谐社区。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五里水乡社区负责人介绍,“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社区立即启动‘吹哨报道’机制,召集政府、公安、司法、安监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派人前往解决,从收到问题到妥善解决,几天之内搞定。”该社区先后监督成立五里水乡、艾依水郡、香溪美地小区业委会,将业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委委员、小区党支部委员,逐步打通基层自治、多元共治的“最后一公里”。

在“哨子”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基层治理体系中,石嘴山市的“金牌调解员”、永宁县闽宁镇的“和谐大叔”调解组、吴忠市利通区金华园社区城市党建“雁阵行动”、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长安社区“帮帮团”……他们化解基层矛盾,营造良好社会治安形势。一把“哨子”,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供强大力量。

解码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源头预防

今年,自治区公安厅发布了关于命名社区警务改革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特色派出所的决定,通过品牌效应,带动基层治理力量,践行新时期“枫桥经验”,以“政治”为引领,坚持“五治融合”,充分整合辖区综治资源,破解基层治理工作难点、堵点。“服务脱贫攻坚”“‘微警务’服务管理”“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农村警务”……全区依托这些特色基层派出所,在服务社会治理、“微警务”服务管理、治安防控、综治警务联建、智能安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方面,创出了亮点、做出了特色。沙坡头区公安分局黄河花园警务室的“章鱼式工作法”及其评分制,把小区保安、物业保洁、小区群众、行业场所业主纳入小区安防队伍,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建立各类行业场所微信群42个吸纳2061人,通过微信群向辖区群众分类推送预警防范、法律知识、警务信息等,并及时接收微信报警、意见建议、咨询求助等信息,编织出社区防控大网,将黄河花园小区由一个挂牌整治的“不安小区”打造为“安全小区”。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全区政法系统紧紧抓住“枫桥经验”的“纲”——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实现捕人少、治安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