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基层风采

张家港建成首个“无讼”村居,靠的是这个秘诀......
发布日期:2020-09-01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从2013年的998件,到2019年的654件,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凤凰人民法庭自成立以来,受理的诉讼案件成逐年平稳下降态势,下降幅度34.47%。受理案件数量不升反降,其秘诀就是下好诉前调解“先手棋”。

近年来,张家港市凤凰镇与凤凰人民法庭紧密合作,大力推动非诉讼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今年又在张家港市率先启动“无讼村居”创建工作,通过加强诉源治理,助推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增强基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授牌

01

“六大机制”打造多元解纷“凤凰模式”

近日,张家港市首个“无讼村居”创建示范点在凤凰镇桃源社区成立。这是凤凰镇在推进“无讼村居”创建过程中的又一次创新。

据介绍,自今年5月启动“无讼村居”创建工作以来,凤凰镇的15个村和5个社区先后与凤凰人民法庭、张家港市司法局凤凰司法所签订“无讼村居”共建协议,通过推行指导基层治理机制、编织矛盾纠纷联防预警机制、打造重大纠纷联合化解机制、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优化司法裁判指引机制、夯实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六大机制”打造多元解纷“凤凰模式”。

签订“无讼村居”共建协议

根据共建协议,凤凰人民法庭的法官们有了“双重身份”:驻村法官。他们深入凤凰镇各个片区,通过现场指导或电话指导的方式,为村级调解组织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与村干部结对开展“双向交流”,积极为基层组织培养法治人才。

今年7月,一份诉状放到了驻凤凰镇夏市村法官王烈的办公桌上。“原告陈某起诉被告祁某居住权问题,并要求被告补偿房屋经济损失等费用。”王烈说。

通过前往夏市村实地探访,了解关于房屋问题的情况后,7月6日,王烈启动“诉调对接”机制,邀请司法所驻庭调解员张宪江共同参与调解工作。王烈和张宪江就各种繁杂细琐的事项,不厌其烦地向双方进行法律释明,反复打磨调解方案,历时整整5个小时,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纠纷免于对簿公堂,成功化解在当地,不仅令陈某放下了多年来压在心头上的大石,也成为一堂生动的现场教学课,让村干部学到了“背靠背调解”“情感攻势”等专业调解技巧。

“驻村法官”在夏市村现场指导纠纷调解工作

02

“无讼”创建助力“法治凤凰”建设

通过法官村干部双向交流,一批村干部的法律素养和解纷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参与村委调解工作时,不再“隔靴搔痒”,而是能依法调解,有理有据,调解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这样,人民调解委员会就能在本村通过调解过滤掉一部分矛盾纠纷。”凤凰人民法庭负责人陈振振介绍,针对情况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通过采取“驻庭调解员+特邀调解员”的方式推进诉前调解工作,驻庭调解员利用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调处家事类案件,特邀调解员利用其专业优势参与调处复杂的民商事类案件。

为实现“诉与非诉”无缝对接,由法庭搭建司法确认通道,调解成功的及时司法确认,调解未果的快速立案并依法判决。

调解纠纷

8月12日,又是王烈法官上门送达应诉材料的日子。这是一份涉及拖欠租金的应诉材料,王烈在送达材料的同时,完成了情况调查,了解被告拖欠租金的原因后,就地调解,直接在现场化解了纠纷。“以前送达应诉材料,通常采取邮寄或书记员上门的方式,现在针对一些婚姻家事,本乡本土类案件,由法官亲自上门送达应诉材料。”王烈表示,法官“跑腿”,直接与当事人接触,适时进行就地调解。

法官上门送达就地化解纠纷

诉讼是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原来“案多人少”忙得团团转,到如今主动“走出去”,法官们的时间不再被案件审理大量占据,而是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化解纠纷,推动基层治理和多元解纷形成良性循环。

“无讼村居”的创建,为建设“法治凤凰”按下了“快进键”。近年来,凤凰镇先后被授予苏州市依法行政示范点、法治建设先进乡镇的称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虽然法庭‘公堂’冷了,但百姓的‘心’暖了。”凤凰镇副镇长钱晓波认为,通过推动基层治理,“无讼”也在无形中优化了当地营商环境,令百姓安居乐业。

凤凰花苑平安法治文化阵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