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宅基地墙角纠纷而引发3场官司、7年信访的申诉案件检察听证会,最近在镇江市检察院举行。
“这起案件并不复杂,民事判决也并无错误,但申诉人认为村委会当年的证明影响案件审理,因此多年来一直申诉。这给基层组织带来警示:慎重行使‘证明权’,尤其是涉法涉诉证明!”主持听证的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的这番话,让70多岁的信访人胡某某和他所在村负责人听了服气。
检察长直接办案,是江苏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催生的“新常态”之一。近年来,从省到市、县(区),全省129个检察院先后启动司法责任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内设机构改革三次重塑性变革,提升检察官职业“门槛”,重装系统、重组流程,让“检察蓝”绽放新的魅力。
《人民的名义》之后,检察院办什么案、如何办案?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中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让我们走进检察院,听听这里发生的故事。
从70%到36.7%
7月27日,第二届江苏省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第五批员额检察官人选。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产物,遴选委员会自2015年11月成立以来,开展四批员额检察官遴选,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角度把好检察官“入口关”,选出4898名业务水平高、司法经验丰富、善于办案的员额检察官。
在“4898”之外,还有两个比例值得注意:70%和36.7%。
把时针拨回五年前。当时,全省8400多人拥有检察官身份,占检察人员总数七成多。检察官入职门槛不高,队伍庞大。与之相应的是,检察官办案参照行政机关管理模式,需层层审批,各层级司法权限不明,司法过错责任难以追究。
2015年3月,江苏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此轮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人员分类是基础。检察人员被划分为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全省1万多名检察人员的职业路径由此明晰。
1988年出生的李思雪,是江苏8家试点检察院首批入额检察官中最年轻的入选者。曾获全省侦查监督十佳办案能手的她,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出色的综合素质,通过笔试、面试、办案实绩考核、遴选委员会遴选、省检察院党组研究等程序,最终“入额”。
“面向司法办案一线、注重办案经历和专业水平,淡化行政色彩,给年轻有为者以希望和机会”,这是江苏省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主任邵建东对首批遴选的最深印象。这一导向,在此后历次遴选中得到充分体现。
2016年8月,江苏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启动。全省三级检察院同步推进,突出办案能力核心标准,不搞“论资排辈”,按严密程序遴选出3905名员额检察官,加上试点院首批304名员额检察官,组成江苏检察办案力量的“最强阵容”。他们中,拥有20年以上办案经验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844人次曾获国家级、省级荣誉表彰。
由于侦防转隶等原因,目前全省共有员额检察官3461名,占全省政法专项编制检察人员的36.7%。
“员额制改革大大提升了检察官的职业门槛。检察官总数变少了,但一线办案的检察官多了,检察官的职业尊荣感大大增强。”省人民检察院二级巡视员王松告诉记者。
从45天到20天
“办案周期缩短,办案责任心大大增强!”谈及司法改革给检察官带来的变化,盐城市亭湖区检察院员额检察官黄祥坤说起一次办案经历。
那是一起涉及31名犯罪嫌疑人、主犯“零口供”的虚假诉讼案,案件定性、法律适用均存在争议。若按改革前“惯例”,所有决定事项、法律文书签发都要经部门负责人、检察长层层审批,至少要45天才能完成案件审查。而司法责任制改革后,决定变更罪名、补充起诉等事项,检察官可直接签发法律文书。黄祥坤只用20天就完成案件的审查起诉,并对部分犯罪嫌疑人依法变更罪名。
根据改革设计,独任检察官和检察官办案组作为基本办案单元,承担办案任务,直接向检察长负责。此举减少办案层级,实现办案扁平化,把“谁办案谁负责”落到实处。
按照“应放尽放、充分放权”的原则,省检察院制定三级院检察官职权清单,在职权清单里的事由检察官“说了算”。目前,基层检察院九成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事项,均由检察官自主决定。
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化办案组织随改革兴起,推动专业化办案力量的发展。省检察院选取55个办案团队重点培育。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涉案价值千万元的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赢得美方点赞。“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让我的美国同行深受触动,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行动。”时任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罗焯华说。
检察官对案件的决定权大了,那么如何保证案件的质量,如何监督检察官的权力?
在江苏,每位检察官都有一份特殊的档案——司法档案。档案里记录检察官办案的全程信息,包括案件质量评查、业务素能、遵守司法办案纪律等情况,为检察官晋职晋级、表彰奖励、责任认定提供重要依据。
省检察院研发案管大数据平台,实现流程监控自动提醒和预警,对不批捕、不起诉、无罪判决等9类案件列为必须评查案件自动抓取,做到案件监管全覆盖、全留痕。省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出台工作规则和惩戒办法,明确司法责任的认定和追究程序。
从场外指导到上场办案
“四被告人向他人出售20余万条含有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的个人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学生及家长人身、财产安全将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6月29日,江苏首例侵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泰兴市人民法院开庭。泰兴市检察院检察长吴文彬以公诉人和公益诉讼起诉人的双重身份出庭。
在案件审查中,吴文彬与办案组成员通过引导公安机关补充调取交易记录、核查电子勘验材料,追诉两笔漏罪;在被侵权人众多、所受损失无法查清的情况下,依法准确认定赔偿数额,并得到法院采纳。
结合此案,吴文彬同公安、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次沟通,最终会签形成七部门参与的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协作机制。
入额检察长直接办案,是贯彻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应有之义。省检察院出台《关于检察长(副检察长)直接办理案件的规定》等文件,建立办案情况半年通报制度,对入额院领导办案提出“硬杠杠”:在办案方式上,必须完成案卷审查、讯问询问、出席庭审等事项,同时承担相应的司法责任;在案件类型上,应选取群众关注度高、在法律适用上有指导意义的案件,充分体现所办案件的“含金量”。
从场外指导到上场办案,检察长们的角色发生改变。做不到这些,他们就必须退出员额检察官行列。
在制度的倒逼下,江苏三级院院领导带头办案成常态。去年以来,省市县三级检察长办理疑难复杂案件3082件,案件涉及刑事、民事、公益诉讼等多个领域。
“入额院领导直接办案,能加强司法亲历性和参与性,推动检察职能履行,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标杆示范作用,及时发现解决司法办案、检察权运行等问题,提高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影响力。”刘华说。
从转隶到转机
“公益诉讼已经成为检察机关又一标志性职能。”7月2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草案)》时,不少人大常委会委员有这样的印象。
检察院是干什么的?3年前,随着反贪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很多人回答一致:反贪!然而,两年半前,伴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江苏三级检察院反贪、反渎和预防部门的职能、机构,以及2273名检察人员全部转隶,整体纳入监委系统,“检察院干什么”这个问题变得不容易回答。
“反贪转隶,意味着检察职能发生重大调整,给检察院带来全方位的影响。”省人民检察院二级巡视员王松说。转隶带来的检察机关重塑性变革就是“系统重装”、职能重置,从以往“反贪独大,刑事检察一头沉”转向“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并进的新格局。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时而制。做强民事检察、做实行政检察、强化公益诉讼,这些迅速成为江苏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新的增长点。
6月3日,江苏省检察机关强化长江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除了依法批准逮捕750人、提起公诉4161人这两个数据,还有4个数据引人注目: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立案2424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654件,提起公益诉讼203件,依法追索环境损害修复金5亿余元人民币。
让我们来到碧波荡漾、绿荫怡人的扬州市邗江区尚桥冲河畔,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这里曾因严重污染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点名。去年9月,在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函后,扬州市检察院与邗江区检察院组成办案组,在调查取证后,就突破河道整治的“堵点”向主管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并第一时间向扬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做专题汇报。
各方协力,严密管控、彻底截污、活水引流,让尚桥冲告别恶臭,水质持续好转。今年5月,在江苏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尚桥冲水体黑臭问题被“销号”。
“公益诉讼绝不是检察机关一家的事,必须和其他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治理社会热点问题。”尚桥冲案件办案组组长、邗江区检察院检察长倪华认为,检察机关要从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去创新推进公益诉讼工作。
从“全科门诊”到“专科门诊”
办理全省首例海洋领域非法采砂公益诉讼案,在全国率先建立海砂生态修复标准,推动建立全国海砂开采利用战略。
这份成绩单,来自仅有58名干警的灌南县检察院。这个基层检察院,拥有一个特色办案机构——第四检察部。团队8名核心成员中,检委会委员张静拥有水产养殖专业背景,员额检察官王瑞涛具有8年职务犯罪侦查经验。他们善用外脑,专攻江苏海域和灌河流域涉水环境资源犯罪,在全国检察系统环境资源案件办理领域小有名气。
这是江苏省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后的一个缩影,办案机构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缩影。
去年2月,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组建的19个内设机构对外亮相。新内设机构中,第一至第九检察部按数字顺序命名,体现专业化主线。
刑事检察是检察机关传统业务,此次改革将原有侦查监督、公诉部门重新组建为第一、二、三、四检察部,以“捕诉一体”机制分别办理普通犯罪、重大犯罪、职务犯罪、经济犯罪。
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是检察机关的两项重要职能,长期以来,由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和公诉部门分别承担。“捕诉一体”,则意味着原来由批捕检察官和公诉检察官两个人干的事,现在由一个人干到底。
这一“流程再造”,改变以往“两个部门、两次审查”的接力办案模式,大幅提升效率;有利于检察官及时引导侦查取证,提高批捕和起诉质量,也为按案件类型专业化办案的模式铺好了路。
第五至第九检察部,则分别负责刑事执行检察、民事检察、行政与公益诉讼检察、未成年人检察、控告申诉检察。
从跟所有犯罪都打交道的“全科门诊”,到专办一种犯罪的“专科门诊”,这是机构重置后检察官们最大的感受之一。
“专业化办案,使我对类案的犯罪性质、手段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研究更深,更能发现问题、找准案件矛盾点,案件审查效率更高。”省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员额检察官吴晓敏说。
设区市检察院、基层检察院的内设机构改革也全面铺开。前者内设机构设置基本和省检察院对应,后者则遵循“务实、效能”原则,在精简上下功夫。改革后,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从1327个压缩到839个。
“全院中层干部从41人减至22人,近九成业务人员回归办案一线。多名原担任中层的检察官主动申请,不再担任中层职务,专注于专业领域的发展。”谈及改革成效,如皋市检察院检察长孙亚深有感触。
紧扣专业化。全省检察机关设立金融、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特色业务机构31个,以专业化办案能力提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苏州工业园区聚集4000多家金融类机构,园区检察院金融检察团队从办案中发现前端社会治理和行政监管中的突出性、趋势性问题,综合运用风控报告、风险提示等多种手段,助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这两年,灌云、射阳多名渔民在黄海海域用“虾皮网”捕捞毛虾,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灌南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调查后发现,“虾皮网”像“墙”一样立在海底,小鱼“触”网后会自动离开,这和禁用网具有本质区别。据此,灌南县检察院依法监督侦查机关撤案。走访中,他们发现当地150多户渔民一直靠捕捞虾皮(又称毛虾)谋生,并带动流通、加工环节上万人就业。根据灌南县检察院的专项报告,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对毛虾捕捞作出明确规范,并将连云港海域列为全国首个毛虾捕捞试点地区。
像这样不满足于案件捕了、诉了,而是“多想一步,多走一步”,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努力找准并积极破解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难题,正在成为江苏三级检察院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