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公安

【青年民警说法典】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之我见
发布日期:2020-08-21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之我见

      民法典的出台,在中国法律体系上是一项壮举。作为“十四五”规划期间的学法、普法重点内容,学习民法典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也是我们监狱人民警察提高司法工作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监管改造工作,相比其他审查起诉审判等司法活动,运用到民法法律规范的机会较少。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学习贯彻民法典,不仅是学习贯彻法律规范,更是学习贯彻民法精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部好的民法典,不仅弘扬神圣的权利,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也是对国民权利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民法典强调的平等、自由、自愿等原则和精神对我们日常的监狱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01

监管工作中彰显人文关怀

   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民法典中体现的人道主义价值追求,是我们学习的重中之重,做到在监管工作中彰显人文关怀。

本次民法典编撰中,新增规定见义勇为行为免责,全职妈妈离婚赔偿请求权,单独设立人格权,居住权等等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监狱人民警察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可以对认罪服法、服从管理、改造表现一贯较好并且个人家庭实际确有困难的部分服刑人员,在亲情帮教、法律援助、社会帮扶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性的关心、关怀。

   一直以来,我们监狱在“走出去,引进来”原则指导下组织的“金秋助学”、“劳动技能竞赛”、节日关怀、“三无人员”特殊关怀等活动均在引导服刑人员积极改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社会监督员、服刑人员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例如,在某次帮扶中,服刑人员李某因夫妻双方都在服刑,家中无其他收入来源,经济拮据,仅靠古稀之年的母亲独自抚养家中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对这三名未成年的子女来说,监狱的帮扶给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新文具、新书包、新衣服,也不仅仅是为其提供生活费减轻了他们的生活压力,更是狱中母亲积极改造悔过自新的强大动力,也是可期待的浪子回头重新融入社会家庭的团聚。对服刑人员而言,服刑改造也不再是学技能熬时间,而是争上游争口气,是有目标的,是有希望的。

 

02

强化法治意识

       在学习民法典中,再次强化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法治意识,亦可帮助提高司法水平和管理能力。比如,在对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方面,干警要树立法治理念,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首先,要知法,要学习监狱的相关法律,按照法律要求开展工作。其次,要守法,要从内心理所当然的崇尚法律和规则。要切实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最后,要用法,要利用法律法规教育规范服刑人员行为,从而影响服刑人员思想,帮助服刑人员逐步养成符合法律规定,符合社会主义文化标准,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

     尤其是监狱工作新生代的我们青年干警,作为服刑人员的教育者、管理者,更应当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己,争做先锋队,争做排头兵。虽然现在青年干警的管理经验尚浅,管理能力欠缺,但我们年轻,我们有信心,我们有时间,我们应当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趁着我们还有肝胆之气的时候,去做我们能做的事情,去发我们能发的声音,去学我们能学的技能。

 

一监区青年民警学习民法典

 

   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民法典从1954年提出编撰到2020年成典面世,经历了66年,半个多世纪。我们坚信,青年干警只要紧紧依靠组织,紧跟监狱党委的步伐,不管是三年、五年,还是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我们也终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监狱人民警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