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花岗区深溪镇龙江村全面推进组级支部(委)建设,形成“1 8 1”组织体系设置,并选优配强组级支部(委)班子,推行“两级两委、交错互动”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的格局,让龙江村从“空壳村”发展为“龙头村”;汇川区高桥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扎实推进高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体系建设,让搬迁群众融入城市新生活……
这是遵义市统筹实施“选准一个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行动的成果。遵义市通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选准一个人”,遵义市择优配强“选”、立足实际“育”、全面从严“管”,选优村级党组织书记,严把“入选”度量尺,做到因村配人、因村选人;通过党校集中学、外出考察学、现场观摩学,强化党性学、专业训练学等方式,切实把党支部书记培养成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复合型人才。
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选进育出”和“过程管理”结合起来,构建科学合理从严管理体系,抓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今年,遵义在全市30岁左右,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在任村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特别优秀且有培养潜力、能够长期稳定的村支两委,选拔100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力争用3年时间,培养一支“余留芬”“冷朝刚”式的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队伍。
“带好一支队伍”关键做到三个引导。遵义市各基层党组织引导队伍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领导力,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完成重大任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队伍强化规矩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村支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议事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引导队伍强化关怀激励,增强班子凝聚力,建立激励关怀帮扶专项资金和困难党员信息台账,加强对党员的政治关怀、事业激励、生活关心,定期开展向老党员、困难党员送温暖活动,对困难党员、老党员、因公殉职党员、因公及见义勇为牺牲党员、因公及见义勇为致残党员“五类特殊党员”给予关心关爱。
“振兴一个村”突破口在“关键少数”。乡村振兴是农村组织方式、发展质量、治理效能的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压实党建责任,在组织建设上提高质量,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强党务骨干力量,推动乡镇党委更好担负起抓村级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巩固拓展先进村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发挥领头雁效应,因地制宜选好主导产业,全面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主导型村级集体经济,科学有效组织农民,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为契机,以“四新一高”(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实现高效益)为引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农村资产资金资源,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